10月13日,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刊发了题为《扶困助学,我们在行动③ | 南京晓庄学院:让每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拥有美好未来》的文章,以真实的案例生动展示了我校资助育人工作成效。
资助工作,重在育人。学校一直把学生资助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全面推进学生资助精准化,全力助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
文章全文如下:
全年共发放各类奖助学金2500多万元,受资助学生在1.5万人次以上,每年寒暑假实地走访30多个贫困学生家庭,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发放应急资助25万余元……这些是南京晓庄学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一组资助工作数据,数据背后是该校资助工作者全年无停歇的以爱心、责任心和专业精神支撑起的资助育人工作,以及3000多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成才。据统计,南京晓庄学院2020届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中,有九十多名学生考取研究生,五百多名学生签约心仪单位。
小高来自广西北海市一个农村低保家庭,母亲身体患病,生活无法自理,父亲患有腿部残疾,无劳动能力。小高来校报到那天,身上只背了一个书包,也没有提前办理助学贷款。辅导员老师了解到她的家庭情况后,当场向她发放了临时困难补助和生活用品爱心礼包,并通过“绿色通道”为她办理了入学手续。
山里娃考上了国家公务员
“老师,刚刚收到通知,我通过公务员面试了!”小李得知被北京市某区录取的消息后,马上高兴地与学校资助管理中心的老师们分享喜悦。
小李来自贵州山区的一个建档立卡家庭,家里有年迈的祖父母,还有两个尚在读书的弟弟,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是父母在外打工的微薄收入。入学后,小李在校园里看到学长学姐在宣传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在晓庄学院设立的“伯藜助学金”,他被基金会所建构的以“经济、心智、学业、实践、创业”五个维度给困难学子增智、赋能、助力的“发展型助学模式”深深吸引,申请了“伯藜助学金”并成功获批,加入了“伯藜学社”。
“发展型助学模式”所涵盖的各项赋能项目和资助管理中心老师的悉心指导让小李进步飞快,潜能一点点发挥出来。大二那年,他担任了学社的创业部部长并和其他几位同学一起创设了一家文化用品公司。大三那年的暑假,他被基金会选送到新加坡管理大学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高阶创业课程培训,进一步拓展了思维和视野。
“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能在那么多竞争者中被录取,和国家、学校、社会对我的资助和培育是分不开的,‘发展型助学模式’不但给了我经济上的帮助,更是提升了我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小李如是说。
学生资助,重在育人。习近平总书记说,“扶贫必扶智”,“扶贫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要坚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指导扶贫开发”。晓庄学院的资助工作者们必将用心用情用爱,为学生们的兴趣培养、能力提升、视野开阔创造机会和条件,努力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