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讲话:迎接时代呼唤 唱响爱国情怀
发布时间: 2019-09-30   浏览次数: 726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是所有中国人都该铭记的日子。930日——我国第六个烈士纪念日。今天,我们在举国欢庆新中国70华诞之时,用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来纪念一个特殊的群体——英雄的烈士们,向先烈寄托哀思,深切缅怀近代以来为了中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英勇牺牲的烈士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据不完全统计,自近代以来,约有2000万为国牺牲的烈士,但有名可考的仅有193万余人。从战争年代坚定信仰的方志敏、坚贞不屈的赵一曼、勇堵枪眼的黄继光,到建设发展时期舍己为人的雷锋、大公无私的焦裕禄,再到新时代的“海空卫士”王伟、“守岛英雄”王继才等等,在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的伟大历程中,一辈又一辈英勇的中国人,以坚若磐石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谱写出一首首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铸造了坚强不屈的民族脊梁。

我们脚下的这片热土——晓庄,从成立之初就饱含着爱国深情。1927年,陶行知先生,怀抱着“教育救国”的理想,创办了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推行平民教育、乡村教育运动。他带领晓庄师生在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晓庄成为革命青年向往的热土。但在那腥风血雨的年代,革命火种时常遭受摧残,晓庄有十位英烈血洒雨花台。他们牺牲时,年龄最大的才23岁,最小的年仅16岁。晓庄人没有忘却这些英雄,在行知园专门设立了晓庄英烈纪念碑,以此传扬英烈精神,激励一代代晓庄人砥砺前行。

先烈们经历过的血雨腥风已成历史,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旋律。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你们既身逢其时,也重任在肩;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我们在缅怀烈士的同时,更要传承烈士遗志,在实现中国梦的时代洪流中,奏响青春之歌。为此,我希望大家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坚定爱国情怀,铭记历史,不忘初心。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正确的认识历史,是为了建立爱国的理性认同,形成对祖国强大的归属感、荣誉感。要学习世界史,了解中西方文明的差异,吸收和借鉴国外优秀文明成果,为我所用;牢记中国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党史和新中国史,了解中华民族昨日的苦难,学习英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精神,把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及中国梦的深刻内涵;熟知晓庄校史,从晓庄先辈的事迹中汲取力量,不忘初心,努力向学,争当时代先锋。

二、要树立报国志向,坚定信念,牢记使命。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新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进程中,理想之光、信念之火激励了无数有志青年前赴后继,投身祖国建设事业。如,晓庄的优秀校友胡小五,秉承教育扶贫的理想信念,16年如一日坚持支教祖国边陲山区;优秀校友王景光,牢记振兴乡村的使命,7年来扎根基层带领村民脱贫致富;还有更多的优秀校友,坚定信念,扎根在基层一线的岗位上,用自己的青春服务社会。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新时代楷模,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无悔青春。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站在更高的历史起点上,把个人的理想追求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担负起推动祖国发展、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历史使命。

三、要磨砺报国本领,学真知识,长真才干。

70多年前,已经被美国麻省理工学聘为终身教授的钱学森,在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毅然决定“学成归来,报效祖国”,他对留学生们说“祖国已经解放了,国家急需建设人才,我们要赶快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祖国的建设中去”。今天的中国正在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更需要广大青年学以报国。你们要珍惜宝贵的学习时机,孜孜不倦的学习科学、学习文化、学习技术、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练就高强的本领、锤炼过硬的素质。

四、要躬身报国实践,勇于创新,砥砺奋进。

当今世界全球化不断向前推进,各国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唯有创新才能抢占先机。华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面对美国的无理打压,华为不仅没有退缩,反而迎难而上,凭借自主研发的5G通讯技术和独立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做出正面反击。作为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希望。你们要牢固树立创新意识,锻炼创新思维,让创新思维始终贯穿于学习和实践的全过程。

同学们,人只有一次青春,青春是用来奋斗的,祝愿你们在时代的呼唤中,在实现民族复兴的时代伟业中放飞青春梦想,书写人生华章!


南京晓庄学院学生工作处(部) 人武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