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对话 | 辅导员专访 VOL.7: 信息工程学院 张旭

发布者:朱婷发布时间:2024-04-10浏览次数:22

编者按:近期,我校举办了第六届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练,提升学生工作队伍水平。大赛涌现出一批优秀的辅导员,易班学生工作站特此开展采访,形成“易”对话栏目,与广大师生共同感受辅导员工作魅力,共话学生成长。

个人简介

张旭,信息工程学院辅导员,获校第六届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三等奖,曾获江宁大学城心理活动“优秀指导教师”、校“优秀辅导员”等荣誉称号。在晓庄的六年,是她“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六年。六年中,她听过558位学生的故事、走过91间寝室、陪伴过300余次晚自习、去过3次脑科医院、6次逸夫医院、与学生家长通过近万分钟的电话、花费了超10000小时安抚情绪波动的学生。

六年后的今天,她将继续传承晓庄的大爱精神、行知精神和红色基因,秉承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做好青年学生的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

采访内容

问:作为本次辅导员大赛的参赛者,您能和我们分享一下您的备赛经历吗?

答:在备赛的过程中,除了实战演练外,理论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我深入学习和与辅导员工作相关的核心文件、思想教育工作文件等,提高了自己的理论知识素养。


问:您认为其他辅导员的解题思路等表现是否为您提供了一定的帮助?从他们的表现中您有什么收获吗?

答:参加比赛的辅导员都非常优秀,有的对解析学生案例有丰富的经验,有的擅长归纳和总结结论,有的能在现场展示时金句频出。所以辅导员之间相互的经验分享也非常重要,对于我自己来说,这次比赛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机会。


问 :通过本次比赛,您认为您有哪些收获?这些收获又会对您后续的工作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在备赛和比赛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自己理论基础和实战经验的不足。通过这次比赛,我也时时进行自我提醒和敦促,作为辅导员要经常“补课”,提高理论素养和专业能力。

问:您对于未来的辅导员工作有什么期许和打算吗?

答:我当时选择在学校工作,是因为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会永远年轻。工作之后,我也是这么要求自己的,保持年轻的心态,学会走进学生、理解学生、引导学生,真正的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我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颗星星,虽然有的星星看起来灰蒙蒙,但只要是星星就总会亮的。所以我想做一个擦星星的人,从身边开始,从我们触手可及的那一颗开始。


问:作为辅导员,您有什么话或者建议送给您的学生呢?

答:我很喜欢《尼克·胡哲写给自己的信》里的一段话:每一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一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忍受了很多孤独和寂寞,不抱怨不诉苦,而当日后说起时,连自己都能被感动的日子”你三四月做的事,七八月的时候自有答案,这段沉默的得不到回报的时光,我们把它叫做“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