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青团店,春低杨柳枝。酒香留客住,莺语和人诗。”这首唐代诗人白居易笔下的清明图景,穿越千年时空在春日校园重现。4月1日清明前夕,商学院创新思政教育形式,在“一站式”学生社区举办“舌尖上的思政课”主题活动,将传统美食制作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让青年学子在氤氲艾香中感受中华文化魅力。
活动以“诗韵清明”文化讲堂拉开帷幕。学生志愿者带领同学们“穿越”北宋汴京的清明盛景,系统阐释清明兼具自然节气与人文节日的双重内涵。互动环节,同学们争相吟诵经典诗词,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朦胧意境,到苏轼“且将新火试新茶”的旷达胸襟,在平仄韵律中触摸传统文化脉搏。
在“匠心传承”实践课堂,同学们跟随志愿者的指导,沉浸式体验了青团制作的全流程。翠绿的艾草汁与雪白的糯米粉交融成团,豆沙、莲蓉、咸蛋黄等馅料在巧手中包裹成型。制作青团的过程,既是一次寓教于乐的劳动课,更是一堂发人深省的“舌尖上的思政课”。通过手把手地教同学们制作青团,同时也向同学们讲述青团的故事和寓意,将美味与思政混搭,帮助同学们缓解思乡之情,在劳动实践中体会乐趣。
活动创新设置“明前茶语”环节,师生共品茶水的清冽甘醇。“清明茶贵在把握时令,如同青年成长要抓住机遇。”辅导员号召学子们写一封春日家书,配上手作青团寄给家人。
春日的校园里,艾草清香与书香交织萦绕。活动让传统文化不再是古籍中的冰冷文字,而是化作指尖的温度、唇齿的甘甜,更升华为植根心底的文化自信。商学院创新探索寓教于食、化文于行的思政教育,让文化传承在青春实践中绽放异彩。
清明节青团手工体验活动
青团制作现场
供稿:商学院
撰稿:刘眉
一审:侯卫卫
二审:马仕锦
三审:赵彤